谈谈俄罗斯市场经济体质改革对中国的启示

Posted by zhang on

20世纪以来, 长期实行计划经济的国家, 效率日益低下, 其经济发展水平与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大。80年代末90年代初, 前计划经济国家终于做出了各自的历史性选择, 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 成为最引世人关注的巨大潮流。伴随着剧烈的社会阵痛, 前苏联和东欧各国都开展了从中央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艰难历程。中国在经历了10多年的市场化改革之后, 终于走出了计划经济本位论的樊笼, 1992年宣布把市场经济体制作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 从而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融入了由传统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潮流。为此, 中国和俄罗斯这两个欧亚大国成为最引人注目的经济转型国家。

那么让我们从俄罗斯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来寻找对我们三十年改革开放的启示吧。

在俄罗斯的经济体质改革中,抛弃了社会主义公有制, 实行了资本主义私有制, 放弃了共产主义信仰。

在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俄罗斯俄罗斯选择自由市场经济模式, 逐渐形成了如下市场经济体制框架:

( 1) 形成了以私有化为基础的多种经济成分的所有制结构。在所有制方面, 俄打破了了国有制的垄断结构, 明确提出国有资产私有化政策。从1990年起, 他们陆续采取了一系列确保私有化改造的措施, 使其非国有经济在俄GDP中的比重已达到70%左右, 形成了私营、个体、集体、合资、股份制与国有经济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多元化格局, 为多元市场经济奠定了基础。

( 2) 构建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宏观调控体制。在银行体制方面,俄建立了以中央银行为主体、商业银行与多种金融机构并存的二级银行体制。通过立法明确了中央银行的独立地位, 实行利率市场化。在财税体制方面, 使国家财政向社会共同财政转化, 缩小财政范围。在外汇管理方面中, 由一开始实行的自由化转向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 3) 社会保障体制的改革。社会保障体制的改革是关系到俄经济转轨能否顺利实现的一个重大问题, 被视为继宏观经济稳定化、经济活动自由化和国有资产私有化这三大支柱之后的第四大支柱。其改革的方向主要有: 一是逐步放弃国家包揽一切的做法; 二是在处理社会公平和效率的相互关系上, 重点由过去的公平而忽视效率转向效率兼顾公平; 三是实现社会保障的社会化和资金来源的多元化。

( 4) 在经济法规方面也制定了大量的法规。

从俄国的改革中,我们看到了在制度建设方面取得了进展,但是在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去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甚至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危机。究其根本,我认为其中两类问题是其付出代价的根本原因:一类是俄罗斯实行快速向市场经济过渡而所采取的措施本身所含有的内在矛盾; 一类是转轨过程中出现的政策失误。很长一段时期, 俄罗斯政局的不稳也是阻碍经济转轨和经济正常运行的重要因素。但1999年以来, 俄罗斯经济有了很大的变化, 经济已走出危机, 步入增长期, 经济发展环境得到了改善, 政局稳定, 增强了与其他国家的合作。

那么从俄罗斯的经济改革中我们又应得到什么启示呢。我认为有一下几点:

1. 保持稳定、有序的社会环境和对改革进程的自主性控制是一国成功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前提和基础。我们看到苏联的解体和俄罗斯联邦政局的不稳严重阻碍了俄罗斯的经济发展,通胀惊人并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从这一意义上说, 我们更应珍视今天的和平与稳定, 坚持党的领导,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始终保持对整个改革进程的清醒认识和控制能力, 在既有改革基础上, 从理论上、实践上探索前进, 推行实现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的改革, 建立起符合自己国情的市场经济体制, 使社会主义充满生机和活力, 立于不败之地。

2. 进行体制改革, 切忌盲目模仿别国模式, 而要寻求真正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俄罗斯改革的倡导者们没有深刻分析本国的实际情况和经济发展水平, 盲目搬用西方理论, 因此而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在尚未完成对既有经济结构的调整就采用通过借助“休克疗法”,通过急速的私有化、突然性放开全部价格、实行完全自由浮动, 建立起西方式的自由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无疑是一场面对尚未形成市场经济体质的俄罗斯经济全局的豪赌,结果就是粮价在一年之间上升26倍,一时间卢布急剧贬值与物价飞涨。

邓小平同志在南巡讲话中深刻总结了前苏联东欧剧变的经验教训, 提出了在社会主义的大前提下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并指出: “不改革就没有出路, 旧的那一套经过实践证明是不成功的。过去我们搬用别国的模式, 结果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这里所说的旧的那一套是指斯大林模式, 这是中国的历史给中国人民的惨痛教训。联系到前苏联东欧经济改革的痛苦经验, 我们不妨将邓小平同志的话推广来说, 任何盲目搬用别国模式、别国经验的作法, 其结果轻则阻碍生产力发展, 重则导致社会动荡甚至国家崩溃, 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更无从谈起, 哪怕是微观上盲目引进某些国外的经验、做法,但如果不与中国国情相结合, 最终也只能是以失败告终。

3. 经济体制改革不可急躁, 一步到位的企图对于任何国家, 尤其是大国是危险的、不足取的。俄罗斯的“休克疗法”是一种大爆炸式的做法。从1992年1月2日起, 俄实施激进的价格改革, 将大约90%的消费品、80%的生产资料价格完全放开, 不再由国家调节, 在相当短的时间内实行货币自由兑换, 并急速推进私有化进程, 截至1993年底, 俄70%的中小企业已经私有化。

但是在强大的压力之下, “休克疗法”在各方面都变了形, 并产生了不少负面效果: 价格大幅度上涨, 出现“超通胀”, 居民购买力下降, 货币投放量跟不上, 导致发生支付危机, 数以百万计的工厂职工领不到工资, 国营企业对市场发出的信号极不敏感,仓库爆满, 工厂却仍在开工, 出现“廉价的工厂, 昂贵的商店”的畸形现象,并且企业间的三角债严重, 政府放松银根, 增加贷款, 导致金融市场危机……。俄推进激进改革后相当长一段时间, 国内经济形势可谓是险象环生, 虽然在自由化、私有化方面取得较大进展, 但市场经济体系远未建立, 原先设计的目标大都未能实现, 经济持续衰退的势头未得到根本的控制, 整个经济倒退20年, 改革进程中的问题迫使领导人不得不面对现实,调整、放弃原先的激进改革方案。

俄罗斯及东欧国家的激进改革可以说成为中国改革进程中的一个极好的反面教材。很难想象, 有着十二亿人口之多、幅员辽阔、存在经济发展失衡、贫富不均等诸多难点的中国一旦推行激进的经济改革将会有怎样混乱与动荡的局面出现, 那时何谈经济改革、现代化建设, 恐怕连人民起码的温饱都无法满足。所以, 任何“激进式”的改革的设想, 任何急于求成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人民日益增长的多方面需要, 我党的基本宗旨和任务都要求我们时刻保持对经济局势有清醒的认识, 在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基础上,将大胆改革与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有机的结合起来, 既要有勇于冒险的精神, 又要扎实、稳妥地把改革推向前进。

在一个拥有13亿人的国家进行经济体制改革,这无疑使人类历史上一次空前的伟大尝试, 在没有发生巨大震动的条件下, 中国改革在经济高速增长中被顺利推进, 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们看到现在我国的改革开放一个关键时期, 核心问题仍然是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由于改革的复杂性,中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将经历一个较长的时期。俄罗斯和东欧国家的改革虽与我国情况有很大差异, 但各国都是类似地经历着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因此比较、借鉴别国的经验教训, 无疑能帮助我们更加清醒头脑, 把握改革方向, 随时警惕和解决改革中发生的问题, 扫除一切障碍, 将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顺利推向前进。

#About Me

张小璋,野蛮生长成世界500强企业供应链金融产品经理的法语毕业生。微信公众号:张小璋碎碎念(ID: SylvainZhang )。
一直在互联网金融公司从事产品经理工作并负责互联网金融产品线,深耕互联网金融和区块链领域。「PMCAFF」、「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PmTalk」签约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