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试论近代中国民族意识的觉醒

Posted by zhang on

在写这个题目之前,我想我们需要明白什么是民族意识。通过查询资料,我得出了如下的结论:所谓民族意识,首先是一种对本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这种认同和归属并非是近代才产生的,原始朴素的民族意识古已有之,但在资产阶级革命之前,封建时代的民族意识、爱国精神主要来自于构建于封建社会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的人身依附关系的,也就是说,这种民族意识或者说爱国主义精神实际上是一种对生产资料所有者或者说国家统治者的层层效忠,而非个人自觉意识的体现。

我们知道,中国近代史,学术界的界定是从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到新中国成立(1949)为止。从时间上我们可以看出,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中国人民的革命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抵抗侵略的抗争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打倒帝国主义以实现民族解放、打倒封建主义以实现人民富强的斗争史。同样也是一部中国近代民族意识的觉醒史。

谈到近代中国民族意识的觉醒,我们就不得不说到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的统治方式。作为一个以落后文化的少数族群统治庞大而先进民族的异族政权,满清政府为了维持政权的稳定型,在其统治的200余年中一直对这个构成国家的主体民族的民族意识进行了最大限度的压制和摧残,由此而产生的整个国家在思想上的愚昧、封闭和保守,进而造成了在世界历史发展的大潮中的落后和沉沦。

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天朝上国的美梦开始被打破,在大规模的侵略战争的震动下和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的袭击下,一些开明的地主阶级开始了探索,我认为这正是近代中国民族意识觉醒的开端,林则徐和魏源可以说是这一时代的代表人物。

随着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资产阶级维新派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康有为、梁启超显然是这一派别的标杆人物,虽然最终失败,但是我们可以认为,正是他们所发起的这场的思想解放运动,为近代中国民族意识的觉醒奠定了阶级的基础。

我们可以看到,欧洲的民族意识觉醒可以追溯到法国大革命时期,随着拿破仑的对外扩张,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在欧洲广泛传播,旧有的封建生产关系在欧洲大陆被广泛打破,那种由经济而人身的依附关系不复存在,同样,建立在这种依附关系基础之上、表现为对依附着层层效忠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也遭到终结。在使民众人身得到自由的同时,资产阶级革命同样带来了思想的解放,在人本主义思潮的影响下,人们开始以自我为中心重新对自身进行思考和定位,根据自己的意识形态、宗教信仰、生活习惯、文化传统、经济地位、政治倾向等来重新确立自己的归属,这其中自然也包括对自身民族属性的重新认识和民族意识的重新构建,这种自发形成对本民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是自我意识觉醒的体现,也是近代民族意识的发端,在这种自觉产生的民族意识的基础上,进而又形成了近代国家意识。 这可以看做是一种阶级革命、政治革命。

但是对于中国的民族意识觉醒,我更加倾向于这是一场民族革命,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者在他们的纲领中将民族解放的诉求“驱逐鞑虏、恢复中华”放在首位,其次才是政治上的“建立民国”和经济上的“平均地权”。可见推翻异族的民族压迫统治、建立近代民族国家才是革命者们的首要目标。

另外,近代以来满清的统治者对民族意识觉醒的恐惧和警惕加剧,随之而来的压制和摧残也更加加剧,这就令革命者产生了民族意识是反抗满清统治、推翻满清统治的最有力工具的想法。而另一方面,作为亚洲第一个近代民族国家的日本,在甲午战争后特别是日俄战争后成为作为后进国家的中国学习的榜样,热心救国强国的志士仁人企图复制日本由近代民族意识觉醒而建立近代国家的崛起过程。而日本出于削弱清政府的统治基础、在中国制造混乱、分裂甚至内战以便加以蚕食的目的,在留学日本的中国学生中刻意地进行反对满清统治的近代民族主义、国家主义的宣传,这就在普遍有留学日本经历、企图学习日本实现国家崛起的中国早期革命者中形成了这样一种意识??只有近代民族精神、只有民族革命才能拯救国家、复兴国家。

于是在中国近代资产阶级革命的进程中,民族主义的思想被作为革命精神的核心内容大加宣传。虽然革命的不彻底性并没有彻底打破就有的封建生产关系和由之而来的经济上、人身上的依附,没有为近代民族意识的自发产生创造必要的条件,但由于革命思想的传播,近代民族意识在受革命活动影响较深的地区也有了一定程度上的觉醒和信仰。近代中国的民族意识正式开始进入觉醒阶段,但在未被革命运动波及到的地区,民众思想中近代民族、近代的国家意识依然非常薄弱。

在我看来,近代中国民族意识的觉醒相对于其他国家或者说是民族,有三点不同:

1. 被动性,并非作为生产关系变革的必然结果自发产生,而是作为救国救民的必由之路被刻意追寻或者通过人为的宣传而被部分人被动接受。

2. 不平衡性,由于各个地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程度和受革命活动影响的程度不同,因而在民族意识觉醒的过程中具有地域上的不平衡性,对于全国而言,近代民族意识的全面觉醒是从“五四”运动开始的并随着全国性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而逐渐达到顶峰,这是近代中国革命进程中民族矛盾始终压倒阶级矛盾,而阶级革命往往被作为解决民族危机的手段的特点决定的。

3. 不彻底性,因为的封建生产关系在整个国家经济中仍然占据主要地位,所以在近代民族意识的觉醒过程中往往混有似是而非的封建残余成分,旧有的类似于“忠君报国”之类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精神与新的民族觉醒、民族革命的思想混杂在一起。

我想这样,便可以解释为什么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在东北能够迅速建立起有效地殖民统治,并在奴化政策上取得巨大成功。这正是因为整个东北地区从满清时代起就与关内处于一种半隔绝的状态,和国家的主体部分缺少政治、经济、文化上的联系,民众中的民族意识、国家意识本就淡漠,再加上一直没有被清末以来革命运动所波及,使这种脆弱的民族意识和国家意识也只是停留在封建时代那种层层依附、层层效忠的基础上,所以日本侵略者只要控制住了这一整套依附关系的上层,就能在有效地进行统治。东北早期的抗日斗争,并不是一种全民性的自觉运动,大多是政治领袖、军事将领和地方豪绅领导依附于他们的各类武装进行的。一旦这些处于上层社会地位的领导者被日本侵略者消灭和瓦解,缺少近代民族精神的民众无法自发组织起来、自动产生新的具有号召力的领导者与侵略者继续战斗,持久抗战也就难以为继,再进一步甘当侵略者治下的“顺民”“良民”也就在情理之中了,这正是旧的民族意识和国家意识相对近代民族意识和国家意识无法克服的先天不足。

而当全面抗战爆发之后,面对近代民族意识已经初步觉醒并在不断战争的进程中得到加强的中国人民、面对全民自觉抗战的汪洋大海,日本侵略者便不可能再复制它在东北的成功了。如果说在九一八时,日本人索要对付的只是少数坚决或者并不怎么坚决的抵抗者,以及他们所领导的在“兵随将转”这种朴素或者说愚昧的思想下盲目战斗的部属,那么到七年之后面对他们说“不”的已经是整个中华民族了。

综上所述,我得出了如下结论:近代中国民族意识的觉醒,是伴随在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资本主义文化的传入而兴起的,鸦片战争爆发后,近代中国的民族意识觉醒开始出现,少数人有朦胧的民族觉醒意识。随着西方列强侵略的深入,到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惨败后大批有知识有文化的中国人开始有了普遍并且较彻底的民族觉醒意识。这之中,我们走过了半个世纪。再到辛亥革命时期,近代中国民族精神才真正得以广泛传播和发扬。而直到日本全面侵华,抗日战争才真正使民族意识得以深入人心,我想这也是我们夺取抗日战争胜利的一个重要保证。

#About Me

张小璋,野蛮生长成世界500强企业供应链金融产品经理的法语毕业生。微信公众号:张小璋碎碎念(ID: SylvainZhang )。
一直在互联网金融公司从事产品经理工作并负责互联网金融产品线,深耕互联网金融和区块链领域。「PMCAFF」、「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PmTalk」签约作家。